WFU

2016年5月15日 星期日

安寧緩和迷思之二:別把安寧病房想的太壞,但它也不一定就是天堂!

作者:朱為民




在本院安寧病房,每個月都會有許多不同職類的專業人員來受訓,包含醫師、護理師、社工師等等。我記得,去年年中來病房受訓的一位一般醫學住院醫師學弟,讓我印象特別深刻。

所謂一般醫學,又稱PGY(Post Graduate Year),是指現今的醫學生畢業考取醫師執照之後,需要接受一年的全科訓練,目的是希望即使每個醫師以後各有其次專科專長,但仍可以做好一般科醫師的本分。可以想像,剛畢業,經驗難免不足,又來安寧病房面對臨終病人,他們的壓力可想而知。所以遇到PGY學弟妹,我都會盡量多關心一下他們的狀況。

有一天星期五約莫是晚上7點了,因為隔天就是周末,理當是大家早早交完班就可以開心放假的時刻,我卻看見學弟一個人坐在護理站,心事重重的樣子,連忙問他發生了什麼事。原來是跟某一床病人和家屬之間溝通上有問題,讓他非常挫折。於是乎跟他稍微提點一下溝通的方法與技巧。沒想到,學弟話匣子一開就停不住了,接著說:

「學長,我覺得安寧病房跟我想的不一樣。」

我有點吃驚他會主動提這個話題,連忙追問:「怎麼了嗎?」


面對生命的疑惑


學弟把他的煩惱一股腦說出來:「安寧病房,不是應該是一個很祥和,大家都很開心的地方嗎?不是應該是每一個病人都可以得到善終的所在嗎?可是我看到的病人和家屬,有的還是很不舒服,有的還是有許多生命上難解的問題……有時候,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。」

我看著他挫折的面容,想起幾年前,我也是處在跟他一樣的角色當中,也曾問過一樣的問題。是阿,安寧病房,不是應該是一個像天堂般的地方嗎?為什麼病人面對生命中最後一哩路的時候,還是有許多痛苦,還是有許多悲傷,還是有許多疑惑?

於是我跟學弟說:「學弟,我以前也這樣想過。但是我想我們都可以了解,我們每天面對的,也許是醫院裏頭最難照顧的一群患者。我們盡力解決病患的苦痛,但是醫學仍然有它的極限。更何況,面對死亡,往往不只是單純醫療的問題,病人的心理層面、社會支持都會影響並改變病人的生活品質。有時候也許不盡如人意,但只要我們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,其實也就夠了,不是嗎?」

學弟點點頭,若有所思的樣子。


善終,不是理所當然的


其實,我很高興他提出這個問題,我的安寧老師曾經說過一句話:「善終,不是理所當然的。」善終,需要非常多的準備,也許是還沒生病之前就要開始準備了。自己對生命的想法、家人的支持、溝通、對維生醫療的了解等等,都是掌握善終不可或缺的環節,都是生命的命題。安寧病房,其實也只是生命的一小部份而已。

德雷莎修女曾經被問到一個問題:為什麼要陪伴臨終病人?有什麼用處?她是這樣回答的:「我們感到自己所為宛若汪洋中的一小水滴,但如果少了這滴水,浩瀚海洋會有所縮減。」

「善終,不是理所當然的。」但我們還是可以匯聚小水滴的力量,繼續向前走。


(作者為安寧緩和專科醫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