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6年3月27日 星期日

如何與長輩開口談死亡?關於討論預立醫囑的三個建議。

作者:朱為民




小華是我多年好友,在竹科當工程師。一天,小華來聽了我一場演講,題目是有關於「預立醫療自主計畫」(Advance Care Planning,簡稱ACP),目的在於說服大家提早為自己和家人的將來的生病和死亡預做準備,提前凝聚共識,才不會到時候手忙腳亂。

小華聚精會神聽完整場演講,非常興奮,心想這真是太棒了!於是一回家,看到65歲的老爸正在看中華職棒開幕戰,就開始了以下對話:

小華:「爸,我今天去聽了我的好朋友朱醫師一場演講,關於預立醫療自主計畫的。」

小華爸:「喔。」(很專心看著電視)

小華:「他演講真的很棒。爸,你將來死之前,要不要幫你插管、電擊阿,那很痛苦耶,還是我有拿回來這一張「安寧緩和意願書」,你要不要先簽一簽……」

小華爸突然雙眼瞪大,滿臉通紅,不等小華說完轉過頭來大罵:「猴死囝仔,拎杯還沒死就拿這張給我簽,你是要詛咒我喔!」

小華非常委屈,不敢再講,趕緊閃人。過一個禮拜看到我,馬上跟我抱怨:「都是你啦!害我被我爸罵個半死」。我笑了笑:「你只學了一半。」他說:「不然應該怎麼說?」


預立醫療自主計畫,ACP


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,安寧緩和醫療也漸漸為人所重視,ACP的概念也愈來愈多人接受。所謂ACP,就是我們在健康的時候,事先為將來可能的不健康做思考與準備。因為到那時,我們老了、病了,可能沒有像現在的從容可以好好地做決定。例如當有一天食不下嚥,我想不想插鼻胃管?當有一天連鼻胃管插了胃都無法吸收的時候,我想不想打點滴維持生命?像這樣的問題很多,只是,東方社會仍然對死亡充滿了忌諱,特別是老人家幾乎不會主動提到這方面的事情,身為晚輩的我們,該如何開口?以下提出三點建議:


1. 找機會


如果跟上面故事的小華一樣,恐怕只會挨一頓罵。所以我們必須在生活中找機會切入,好機會是什麼?像是陪著長輩去參加其他親戚的公祭,陪長輩去醫院探視生病的朋友,或是一起看了一場關於死亡的電影或電視的時候,你可以這樣開口:
「爸,我覺得張伯伯生病好辛苦,接受了XXX的治療,你覺得呢?」
「爸,我覺得李奶奶走之前好辛苦,接受了XXX的治療,你覺得呢?」
「爸,我覺得湯姆克魯斯最後插上呼吸器實在太慘了,要是我我一定不要,你覺得呢?」
如果長輩有所回應,再接下去慢慢講到重要的部分,這時可以大概得知長輩的想法。


2. 求專業


如果長輩有一些正面的回應,接下來要進入細節的部分。事實上,ACP很多部分,如果不是醫療專業,其實不太了完全理解每項治療所帶來的好處和壞處是什麼,例如鼻胃管、尿管、呼吸器等等。所以,這時求助專業是最好的方式。家中常常看的家庭醫師,就是一個最好的幫手,因為他比較了解全家人大致的健康狀況與關係,可以給予最大的協助。這時,帶著ACP的相關資料和長輩一起去找家庭醫師時,你可以這樣說:「朱醫師您好,最近和家人討論ACP的部分,想請問XXX醫療有那些好處和壞處?」


3. 尋共識


ACP不是簽了就算了,最好要取得家人的共識,例如夫妻、父母、小孩、兄弟姊妹,讓愈多人知道你(或家人)的ACP選擇,它的分量就愈重。將來有一天也比較不會出現家人爭執的情形。最後,ACP應該每年要把它拿出來看一次,想想哪邊是不是要修改?現在的想法是不是和以前不一樣了?是不是應該和家人再確認一下?畢竟,隨著年歲增長,智慧增加,我們對生命的看法也會不同。

ACP的重點在於為對方著想的心意以及溝通,但錯誤討論ACP的方式可能就會像小華一般,反而得不償失!相反的,若一開始就溝通得宜,尋找機會、求助專業、凝聚共識,相信家人的關係會更緊密!

(本文作者為安寧緩和專科醫師)